一、电子铜箔进口关税规定的一项重要变动
1.1 “税委会2024年第4号”公告
2024年5月30日,我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简称:税委会)发布“税委会2024年第4号”公告。公告中决定,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第二批)关税减让。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润滑油基础油等134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定税率,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在此件所列的中止关税减让的税目清单附件表中可见到:序号为79、税则号为74101100的货品(其厚度不超过0.15mm,无衬背的精炼铜箔)。这表明,长达13年之多的原产地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进口电解铜箔为零关税的历史,将被终结。这是一项电解铜箔进口关税的重要变动,它对我国电解铜箔供应市场的格局,以及下游供应链现况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研读“税委会2024年第4号”文本内容,笔者还同时联想到以下两点:①“税委会2024年第4号”公告文,用了“中止”的词语。“中止”与“终止”两词表达的意思,不同点在于:中止只是暂时停止某个程序,并非对案件的终结。 ②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10国等有相关多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协定,国家/地区之间进出口产品可实现零关税。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两岸同为成员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FTA)。此公告发布并实施,表明台湾企业从原产地(台湾)向中国大陆零关税的进口电解铜箔之路,自此被完全的断绝。并在“断绝”后的今年下半年间,从原产地台湾产的电解铜箔(符合税则号74101100要求的精炼铜箔)向中国大陆进口的关税率为4%,这仅是2024年的“暂定税率”。从长远点看,半年过后的2025年及未来几年,是否还能沿袭4% 的偏低进口税率,实在难讲。
1.2中止电解铜箔自台湾地区零关税的进口,顺应了我国电子铜箔业的多年需求
今年春季,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CCFA)秘书处,在该分会理事会的一致要求下,通过上级总会秘书处向我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递交了“关于取消ECFA清单中电子铜箔单向零关税的意见”文本。该公文中提到:
“2011年~2023年期间,大陆自中国台湾地区的铜箔进口额合计为110亿美元,而出口到台湾地区的铜箔出口额合计仅为2亿美元,双方的进出口数额严重不对等。中国台湾的铜箔产品对大陆存在倾销的事实。我国电子铜箔的贸易逆差巨大,其主要缘由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向我国大陆大量倾销方面。”
“2010年6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从2011年1月1日起,大陆对自台湾地区进口的铜箔开始实行零关税政策。但是,台湾地区对大陆的ECFA“早收清单”从来没有将铜箔收录其中。大陆出口到台湾地区的铜箔一直被征收至少是4%的关税。2011年~2023年,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铜箔的总额为110亿美元,按照ECFA签署之前4%的关税税率计算,台湾地区的铜箔企业已累计享受关税减免4.4亿美元。从中,也看出两岸双方的铜箔进口关税政策不平等。…… 为维护大陆地区电子铜箔生产企业的正当权益,营造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广大铜箔企业迫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取消我国台湾地区电子铜箔进口零关税的优惠政策! ”
此次公布的中止ECFA部分产品(第二批)关税减让的公告,将税则号74101100列入名单之列,在客观上,满足了电子铜箔材料分会所提出的上述诉求,对我国电子铜箔业多年怀有强烈愿望是个很好的回报。此关税变更的政策实施,利于我国电子铜箔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也利于我国覆铜板业、PCB业原材料供应链实现长远的更强更韧。
二、“中止台湾地区电子铜箔进口关税减让”所带来国内电子铜箔市场的影响
中止ECFA台湾地区生产电子铜箔向中国大陆进口的关税减让,对国内电子铜箔市场将产生哪些主要影响?围绕此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供业界参考。
2.1对台湾地区生产电解铜箔的台资企业影响
“中止台湾地区电解铜箔关税减让”的关税政策出台,对在台湾地区生产电解铜箔的台湾企业,在向中国大陆进口电解铜箔的销售量、销售收入等方面,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们在中国大陆铜箔市场的占有率将会有所下降。此影响所涉及的台资铜箔生产企业主要包括:金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所列各企业产自台湾地区的向中国大陆进口的电解铜箔,在品种、档次、规模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此次进口关税调整对上述厂家经营的影响,也有影响程度轻重差异之分。
以台湾地区为原产地向中国大陆进口的电解铜箔产品,近年来绝大多数是中、高端等级的电解铜箔品种。细列举,主要有四大类品种:① 中、高端RTF铜箔(高频高速电路用反转型低轮廓铜箔,Rz);②厚铜箔及超厚铜箔(产品厚规格:105~140μm,以汽车电子电路为主要应用市场); ③ HVLP铜箔(高频高速电路用超低轮廓铜箔,以HVLP3、HVLP4型产品为高端品种); ④ 超薄铜箔/带载体极薄铜箔(IC封装载板及高HDI电路用)。在从台湾地区进口中国大陆的这四类电解铜箔品种中,前两种相对销售规模较大,后两种较少或甚少。表1列出了台资铜箔企业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上述四类品种产品的牌号、性能水平情况。
表1台资在台湾地区工厂生产的主要中、高端电解铜箔品种现况
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2024.6
ECFA进口关税调整后,带来的影响较明显地涉及表1中所示的其中两类铜箔品种,以及三家铜箔企业之中。在表1中,以笔者估计所列各企业的受到影响程度大小为排序号。
①金居开发公司在台湾地区产的中、高端RTF铜箔产品(特别是RG311、RG312产品牌号),自201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逐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需求量上迅速提升。以至到2023年底,这款系列RTF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同类产品市场上已取得较高占有率,据估算约在40%左右。这次关税调整规定的出台,该公司可能难以维持在中国大陆市场较高的占有率。同样如此,长春石化的较高端RTF铜箔生产基地是设在台湾本岛,因此,它现在中国大陆RTF铜箔市场所占份额,在一段时期内也将会有所冲击。
②近年来,中国大陆CCL业、PCB业对汽车电路板用厚铜箔(或超厚铜箔)需求量不断攀升。所需求规模较大的品种,主要集中在厚度105μm~140μm(此品进出口,符合税则号74101100要求)的电解铜箔上。此类铜箔的高端品种,以具有较低轮廓度型(即低信号传输损失性)、优良的厚度均匀性为典型代表。近几年,台湾的厚/超厚铜箔生产厂商(主要指南亚塑胶、长春石化)在中国大陆此类产品市场上,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由于在这类铜箔的生产,两厂家均在台湾本岛内工厂进行,因此在这次对台新关税规定出台后,估计它们此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上,将会出现有所下降。它们原在中国大陆的厚铜箔/超厚铜箔的部分订单,可能会被可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内资铜箔企业(诺德股份、江铜铜箔、建滔铜箔等)产品,或日本铜箔企业(三井金属、JX日矿金属等)产品所替代。
③南亚塑胶公司在台产的带载体极薄铜箔与HVLP铜箔及锂电池用铜箔、李长荣公司在台产的RTF铜箔及超薄铜箔,以及金居开发公司、长春石化公司在台产的HVLP铜箔,软板用低轮廓度型铜箔(如:金居开发的LCP Film / MPI用FL451铜箔;长春化工的Flex-RTF Type铜箔),目前都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据份额甚少,不会有向中国大陆进口量减少的较大影响。
2.2对台湾地区生产电解铜箔的日资企业影响
日资电解铜箔企业在台湾地区投建并运营的电解铜箔分厂有两家。即三井金属集团旗下的台湾铜箔有限公司,以及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旗下的台湾古河电气有限公司。表2列出日资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上述三大类品种产品情况。
表2 日资企业在台湾地区工厂生产的主要中、高端电解铜箔品种现况
“中止台湾地区电子铜箔关税减让”的关税规定出台,在两家日资企业在台湾地区工厂向中国大陆从事进口电解铜箔的贸易上,将影响甚小。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台湾铜箔公司、台湾古河公司的表2所示三大类中、高端电解铜箔品种,向中国大陆进口量目前很小(可能与它们在市场布局战略有关);其二,中国大陆市场所需要的台湾铜箔公司产RTF铜箔、HVLP铜箔、RTF型厚铜箔,近年在三井金属的马来西亚电解铜箔工厂(设在吉隆坡)也可生产,并且三井金属吉隆坡铜箔工厂,因是近几年新扩建的工厂,其生产能力及品质水平也会高于台湾工厂。
在研究日资铜箔企业台湾厂向我国大陆提供中、高端电解铜箔进口贸易政策变化后的影响时,需要我们兼顾了解、考虑国际上与铜箔进口关税相关的另外两个重要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和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两个涉及关税的重要协定,也关系到日企向我国进口铜箔关税高低。
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当时的非东盟5国和东盟10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到2023年6月2日止,在亚太国家中,达到RCEP生效的门槛,成为这一协定的成员国已发展到15个国家。它们包括: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非东盟5国。其中,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RCEP生效较晚的东盟国,它们先后在2022年3月~2023年6月。韩国为登此“末班车”的唯一一家非东盟国(2022年2月1日起RCEP对韩国生效)。关税减让政策是各种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部分。按照RCEP协定,各缔约方承诺将逐渐减少对原装进口商品的进口关税。当减税期完成后,零关税商品在本区域内进出口货物贸易中的比例最终将达到90%。
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024年5月底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是三国时隔4年5个月再次举行这一重要三边会议,对未来中日韩三方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显著的利好影响。它标志着三国合作的重启和再出发,面临全球范围发生的经贸问题泛安全化等严重问题,三方对重启2019年中断的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达成一致。
中国与非东盟5国和东盟10国的RCEP协定及中日韩的FTA协定中,我们更关注它们规定了日本原产地、马来西亚原产地向中国大陆输入进口铜箔关税为:零关税。这表明,当三井金属在台企业生产的中国大陆市场需求的 RTF铜箔、厚/超厚铜箔,甚至HVLP1~HVLP3铜箔、封装载板用极薄铜箔进口关税增加时,上述中、高端铜箔还可从日本或马来西亚(吉隆坡设有三井金属铜箔分厂)向中国大陆零关税的进口提供。日本JX日矿技术株式会社 (该公司在马来西亚也有铜箔生产分厂)生产的厚/超厚铜箔、封装载板用极薄铜箔,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已有少量的出现,它也可享受贸易协议(RCEP、中日韩FTA)规定,以零关税方式向中国大陆进口提供这类高端铜箔。
表3 2019年~2023年东亚四个国家/地区向我国进口电解铜箔的贸易量(额)统计
注:进口额后的“( )”中的数据,为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2020.2~2024.2
2.3 对中国大陆中、高档电解铜箔市场格局的影响
(1)在台湾原产的电解铜箔产品,一旦进口我国大陆要加税,在中国大陆接受此商品的企业,很可能面临其价格提高问题(除非供应商对这类产品将新加税金自己消化,维持不提高销售价格,此问题不会发生)。在此情况下,预测中国大陆电子产品的整机厂、铜箔的下游厂(包括覆铜板厂家、PCB厂家),需要重新选定、订购国内厂家的同类产品将有所增多。也使得中国大陆中、高档电解铜箔市场格局(台资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生变化。预计自2024年下半年起自台湾地区向我国进口电解铜箔的贸易量(额)将会减少,并会结束在近些年来,台湾地区进口额在逐年上升的态势(见表3)。同时,表3中显示的进口量(额)排在台湾地区之后第二~四名者(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有可能在2024年及其以后几年中,它们向中国大陆的进口量(额)占比,会有所提升。
(2)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进口中、高端高频高速电路用铜箔商品的客户群,可划分为两大群体。一类是在中国大陆的部分台资CCL企业与部分台资PCB企业,另一类是在中国大陆的内资CCL企业与内资PCB企业。上述前一类的客户群体需求量相对更大些。客户群体中,包括了台资在中国大陆建立的可生产高频高速型CCL覆铜板厂家 。如台光电材(EMC)、台燿科技(tuc)、联茂电子、腾辉电子(VTNTEC)等,并以上述前两厂家需求自台湾进口的高频高速电路型电解铜箔等品种的规模更大些。另外,还有是在大陆的台资PCB厂家。如昆山沪电、无锡键鼎等生产高速PCB的大型台资企业,它们原有一定规模量的使用自台湾进口的高频高速型电解铜箔。
原使用自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进口的厚/超厚铜箔的大陆客户群,以国内生产汽车电子用CCL的厂家,成为需求方的主体,如台资的台燿科技(它是在中国大陆生产汽车板用覆铜板的大厂),还有内资的生益科技等CCL厂家。中国大陆厚/超厚铜箔需求方的主体企业,在此类铜箔的供应商对象转变,将会对中国大陆厚/超厚铜箔市场的格局变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4对其影响不可夸大也不可不重视
“中止台湾地区电子铜箔关税减让”的关税规定出台,所带来的影响,涉及影响程度不同的多个产业层面,以及客户群体。我们预判这一影响,一方面不可过分夸大。否则会偏离客观的现实,误判跑偏。另一方面,也不可不重视。国内铜箔企业迎来的争夺新市场的机遇,需要把握,不可错失。这也是国内PCB、CCL厂家需要直面、需要在中、高档铜箔供应商选择上,做出及时调整,做出供应链构筑的长远规划。
三、我国内资电解铜箔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3.1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止台湾地区电子铜箔关税减让”的关税规定出台,为我国内资电解铜箔企业扩大高频高速铜箔、厚/超厚铜箔等中高端铜箔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国内下游产业的原材料配套能力,提供了利好的条件。
对于我国内资电解铜箔企业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上述两类中高端铜箔国内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高态势下,国内内资电解铜箔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需要应对挑战,迅速得以改善与提高。笔者调查到这样一组反映实际问题的数据,并借此发表感受:
①笔者欣喜地看到,在2023年,可生产高端高频高速铜箔的内资铜箔厂家数量比2022年有了明显增多。其中可产RTF铜箔的内资厂家达到了9家,占国内电子电路用电解铜箔内资生产厂家数量的约六成。其中,可产VLP、HVLP铜箔厂家现已达到了6家。
② 另一方面,可形成规模化生产、提供RTF、HVLP铜箔产品厂家仍是少数。并且厂家之间的销量规模,差距较大。举例讲,2024年内,RTF铜箔销售量在50~4000吨/年的生产厂家有6家(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滔集团建滔铜箔有限公司、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龙电华鑫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 )。从产销规模及质量稳定性上看,安徽铜冠在国内这六家规模生产RTF铜箔的内资厂中,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2024年的前几月,该公司就出现了销量比去年大幅增加的利好势头。
2024年内,拥有50~4000吨/年销售HVLP铜箔规模量的内资铜箔厂家,仅为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滔集团建滔铜箔有限公司、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等3个厂家。其中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产销的牌号为“TOB-DSP”HVLP铜箔产品,已达到HVLP3型(Rz≤1.0μm)等级。
③在2023年间,厚铜箔/超厚铜箔(>105μm)销售量达到100吨以上的内资铜箔厂家有4家。它们为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滔集团建滔铜箔有限公司、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我国内资铜箔企业在厚铜箔/超厚铜箔制造技术及品质稳定性有较大的提升。其中,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厚铜箔(≥140μm)在产品品质、性能上更是国内“一家独秀”。2024年上半年,国内厚铜箔/超厚铜箔订单量有着明显的增高。笔者期待在“税委会2024年第4号”公告实施的市场环境变化下,我国内资厂家的厚铜箔/超厚铜箔在国内的厚铜箔/超厚铜箔市场占有率,能有跳跃式的提升。
3.2看到差距,勇于进取
在上述中、高端铜箔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方面,当前我国内资铜箔企业仍显劣势:市场占有率偏低;规模提供品质稳定的中、高端电解铜箔能力的厂家不多;在国内市场需求的高端铜箔方面,内资企业大批量配套生产的HVLP3、HVLP4铜箔、封装载板用附载体极薄铜箔,都仍为空白。上述提出的内资铜箔市场竞争力中存在的三方面短板,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低”方面(按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次序):新品开发的技术水平低;生产中、高端铜箔的设备装置水平低;生产产品的品质管理水平低。“三低”产品在下游应用中,综合表现为“品质稳定性差”。望我们内资铜箔企业,在面临当前中、高端铜箔市场格局变化的机遇中,正视差距,勇于创新,攻克“三低”,为提升我国的中、高端铜箔制造技术水平,迎接新挑战。